全省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62.89%提升至2024年的66.35%。
8月28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决胜收官 ‘十四五’谋篇布局 ‘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城市更新篇”。湖北省住建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万滋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一级巡视员胡继红,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局长蔡松,宜昌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靳宏强参加了发布会,围绕存量更新与增量开发、金融赋能等方面,对湖北城市更新进行了解读。
全省城镇化率提升至66.35%
刘丰雷介绍,十四五”时期,全省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从2020年的62.89%提升至2024年的66.35%,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全省以宜居湖北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推动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有效回应了老百姓高品质生活需求。
截至目前,湖北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7800余个,完成投资额近3500亿元;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4万个、惠及居民超过270万户;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11.32万户、城中村改造3.5万户;既有住宅加梯纳入《湖北省电梯安全条例》专章,加装更新电梯超过1万部;建设口袋公园1300余个,开放共享公园绿地1200余公顷;建设改造各类供水、供气、排水管网管线2.7万公里,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其间,武汉、宜昌入选全国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宜昌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襄阳、宜昌、孝感入选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以排名第二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城市的武汉,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蔡松介绍,武汉在城市更新方面获得中央财政资金补助10亿元;获批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电梯更新4463台,数量全国第三。
在推进片区更新方面,武汉193个城中村累计改造1517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608个,2025年将完成2000年以前所有老旧小区改造;建成475个完整社区,江汉区八古墩社区试点选入国家级完整社区建设优秀案例;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推动“一单元一特色产业”,推动汉正街片区有机更新,武钢北湖片等老旧厂区转型升级,武汉云谷606园等工业遗产变身文化新地标。
同为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宜昌也在着力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危旧房改造经验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靳宏强介绍,全省首批试点项目望洲岗10号、肖家岗23、25号建成交付,6个试点扩面项目全面推进,改革成效从葛洲坝(600068)片区扩展到全市范围。
还是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宜昌,近年全力实施“海绵+”方案,高质量推进183个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滨江丘陵型海绵城市示范样本。卷桥河公园入选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典型案例,运河公园上榜国内“十大最美海绵城市景点”,柏临河成为贯通城市新中心的大型海绵体和中轴景观带。
规划和融资全方位赋能城市更新
万滋仁表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立足“规划引导、政策保障、服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接地气、可操作的支持措施,全力服务城市更新行动。
比如,武汉市推出了城市更新单元用地强度管理、工业用地弹性出让等配套细则;宜昌市聚焦危旧房改造,制定了从规划支撑到低效用地收储的一揽子支持措施;襄阳市尝试了建设用地混合利用和城市更新指标弹性管理方式;黄石市也在优化土地配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方面推出了有力政策。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中加装电梯、内部综合整治等改造提升项目,湖北通过制定豁免清单,全力为补短板、强功能的快速实施“开绿灯”。另外,为了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在优化地价计收规则、保障主体权益方面作出了规定。
胡继红介绍,湖北金融监管局多措并举,支持金融机构满足城市更新项目的融资需求。联合省住建厅组建多部门参与的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专班,积极推动湖北房地产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打好保障房攻坚战。
截至今年7月末,全省白名单项目855个,审批授信3116.9亿元,累计投放2197.8亿元,均位居全国前列。
综合运用现有贷款政策,支持城市更新项目融资。引导银行机构向合格商业项目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支持项目更新升级;对合规城中村改造项目发放城中村改造贷款,支持改善居住环境;将符合条件的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项目,纳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鼓励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城市更新,通过债权投资、股权投资、物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提供金融支持。
据不完全统计,湖北主要银行机构已审批城市更新贷款项目150多个,审批金额2700多亿元;已投放项目100多个,放款金额近900亿元。其中,支持青山区二十一街危旧房改造项目纳入白名单,获得农行湖北省分行1.6亿元贷款融资。
博牛配资-手机配资炒股网-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股票配资论坛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