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双冠军荒,真到“敲警钟”的时候了
这场男双决赛,真的是让咱们老球迷有点坐不住了。2-3被中国香港的黄镇廷/陈颢桦逆转,还赶上领先决胜局突然失误,这剧情你说不是“最近国乒男双”的缩影吗?比分一出来,我一查,今年已经是第七站了,男双冠军还是一个没见着,咱都将近50年没碰过这么尴尬的战绩了。你要说偶尔失准,这事儿还真有点说不过去了。从多哈世乒赛无缘四强开始,颗粒无收,外加今天这场领先被追,大伙心里都明白,男双这块已经不是小感冒了,是得“好好看看病”了。
球迷群里已经吵得很热闹,各种喷法都有。有人说林诗栋/黄友政配对时间不够,默契不行。也有朋友说,年轻就是没经验,关键球手会软。不过我要说一句,当然小伙子成长要时间,可你国乒男队的底蕴不能就这么塌掉吧?尤其双打,是最能见团队和组合磨合的。连续七站没冠军,不是巧合更不是运气,是整个体系出了点小毛病。
说起来也不是要“上价值”,咱们球迷最怕的就是装腔作势。但你要是跟我一样看球多年,就知道乒乓球男双冠军以前是中国队的“标配”,甚至有段时间大家都在猜哪对组合能拿冠军,不是猜中国队丢不丢冠。从王涛、孔令辉,到后来马龙、许昕这些黄金搭档,都是大赛一站不落。从来没见过现在这种局面:输也罢了,还是连续这么多站输,还经常是在打得主动、领先的状况下丢球。这种“没把握住”的感觉,和以前那个铁血国乒真不是一路人。
年轻阵容能顶吗?磨合期还有多长?
聊完比赛结果,其实咱最关心的,还是眼前这些小伙子到底能不能顶得住。这届国乒男双基本是“新人带新人”,林诗栋和黄友政都是很有潜力的。但打到关键分,尤其这种世界大赛的决胜局,你就发现小将们还是练得不够。咱也不是怪他们,毕竟大场面谁都会紧张,尤其对手状态又好,但很多老球迷其实一直在盼着有人能站出来“扛一把”,不让中国队男双这一块太掉链子。
你说这场打到2-2,第五局还领先,结果后面失误、被对手反扑,这心理防线、经验应对都跟顶级老将差着点劲。球迷还是希望多点“成长的机会”,但这成长得有节奏,有规划啊。你回头看许昕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经常和马龙惜败,日本韩国也不是没挑战过,可关键时刻人家能一波连胜扳回来。现在这些小将说技术已经很全面了,就是不知道“怎么赢下最关键的一分”。这坑要填,不能只靠自然成长,后面的教练组、配合体系还得给力。
有人会说现在世界乒坛男双整体水平上来了,隔壁日本、韩国、香港这些组合新打法也活,一步领先不代表能赢到底。尤其这次香港组合打球风格很有针对性,从一开始就对国乒左手右手的换挡研究细致。也得承认,对手确实进步了,但国乒男双自己的磨合还是“内因”。
女单轻松晋级,小姑娘们太给力了!
说了一堆男双的“槽点”,再看看女单比赛就真是“心情舒畅”。九个人一轮全胜晋级,陈幸同3-0杜凯琹、孙颖莎逆转、陈熠完胜德国老将韩莹,每个人看着就像在打练习赛。这种“团体气场”,一直是中国女队最让球迷放心的地方。你要是球迷群里逛一圈,大家都在说“女队稳的很”、“没什么悬念”,其实就是气场和底子扎实。
陈幸同这次是真的火热,首局轻松取胜,后面压着打。孙颖莎第一局还有点慢热,被对方3-11拿下,但调整能力太强,马上连赢三局。女队就是有人能持续顶住压力,把比赛打成自己的节奏。陈熠也没让人失望,面对德国老将韩莹,三个局一点不含糊,没什么折腾就拿下。你要说女队有啥“隐患”,我还真想不出来,至少短期内看不到谁能挑战。
老球迷都清楚,这两年女单就是有点“小内卷”,大家彼此的竞争反而把整体水平拉得更高。教练组每次轮换都能有新花样,年轻队员也敢打敢拼。我听圈里人聊,说队里训练强度比比赛还狠,有时候队内“选拔赛”都比外面的大赛难打。女单这九连胜就是底气的体现。
男双还有救吗?球迷心里其实也有杆秤
聊到这,还是那句话,男双现在肯定是到了“必须改一改”的时候。年轻队员不敢打、组合磨合不够、关键时刻掉链子,表面是输球,实际是咱们自己的培训、配对机制出了点小问题。再这样下去,冠军荒可能还要延续。有人抱怨“教练组是不是还在用老思路”,但你要真看整场比赛,就知道现在世界水平涨得太猛,咱现在的优势越来越窄,不能靠“以前经验”混到现在。
你要问我球迷怎么大家其实不是只会喷,“骂一骂还是盼着好”。论坛和群里有不少分析,说是不是可以试试重新配对,或者多让小将上场磨磨,大不了再亏一年,只要能出人。也有圈内朋友说队里其实训练里已经开始狠抓双打变化,技术点和心理建设都有新安排,但效果要等下半年才看得出来。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没冠军心里憋屈,但失败也能逼出变化。老球迷盼着国乒男双早点“活过来”,毕竟这牌面不能丢,“王者光环”还得靠一路赢回来。女队这边就不用操心了,九连胜让人放心的很。希望下一站男双能给大家带点新气象,不然这冠军荒还真说不清啥时候能翻篇。
博牛配资-手机配资炒股网-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股票配资论坛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