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万英镑,19岁,0进球0助攻。利物浦把本-多克送到伯恩茅斯,又是一笔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的操作。有人说“红军卖人真会玩”,也有人觉得“未来之星这么快就卖掉,可惜了”。一个事情,两种情绪,这事儿确实有得聊。今天咱们就从这个交易,唠唠现代足球里“卖青训”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这小伙到底啥底子,为啥能卖那么贵?
先把人说清楚。本-多克这名小将,其实不少利物浦球迷对他印象还挺深的。16岁进了一线队,初登场时那股冲劲儿,给大家留下了点希望。但说实话,他真正在一线队能拿得出手的数据,还挺寒碜——10场比赛,没进一球,也没助攻。后来去英冠混了一年,24场才进3个球、助攻7次,就这成绩,说爆发谈不上,说鸡肋也有点不公平。
但你别小看利物浦的操作,德转上他才值1400万欧,结果伯恩茅斯愣是拍了2000万固定加500万浮动,溢价不是一点半点。这不是头一回了,之前布鲁斯特、索兰克这些青训,也都是也是这种“没完全涨开”就高价出手。利物浦卖人的套路真是一套接一套,给人一种“青训就是用来卖”的味道。
利物浦的“卖青训三板斧”
这事光看数据没啥意思,关键得搞明白利物浦为啥总能把青训“包装”成金矿。其实这两年,大家都在说利物浦青训、边角料卖得比主力还值钱。我了一下,他们有三板斧:
第一,孩子还没踢热,合同签得稳稳的。去年多克就续了长约,这点“先手”很重要,一来能防掉“工厂价”,二来谈判底气足。
第二,极会造势。队报、推特、甚至球队官方账号,隔三差五就暗示“这娃儿准有戏”,生怕别人不知道利物浦青训多牛。
第三,不死死摁着不放人。谁想走,队里就陪着聊、画画饼,机会也给一点,但绝不会真重用。球员自己也清楚,想出头得趁早。
这套流水线,贝尼特斯那会儿打得没这么溜,克洛普来了之后,青训就成了俱乐部财政的小金库。现在新老板都跟风,就看准了市场有这需求。
球迷心里其实拧巴——既想发财,又怕后悔
说完了生意经,咱们再聊聊球迷的心态。网上看似一致欢呼:“这价真香利物浦太会卖人了!”但其实各家球迷心里都明白,每次青训走一波,都得假装开心其实有点小遗憾。
本多克外号“苏格兰小坦克”,他冲起来那股劲,谁不想见着未来接班萨拉赫?但现实就是,利物浦这些年,青训就没谁真能熬出来,卖得快,买得更快。卖完了本多克,明年还不知道谁又要走。说好听一点,“青训对一线队没贡献”,但要真剩下全是买来的人,那种归属感就弱了。
顺便说一句,别的豪门也开始琢磨这块好生意了。切尔西的小将永远没熬到“成才”,阿森纳青训“流一半”。球迷嘴上嘲笑对手,心里都知道自家也干这事儿。不少英超球迷调侃:“你买我的未成品,我再买你的成熟品,谁不是在兜兜转转?”
青训究竟是助力一线队,还是变成了填账本?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过去大家都觉得中小俱乐部“卖梯队球员养家”,豪门肯定自己用。但这几年英超市场变了,豪门也靠“卖苗子”调节财务,利润比买冠军还踏实。有个段子说,现在青训不是给一线队输血,是给财务报表贡献红利。
你要问是不是钱味儿太重了?其实地方球队、欧洲二线队一直这样干。利物浦、切尔西现在加入进来,是被市场推着走的。现代足球生意人比情怀多。
这种转变对球迷来说,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没那么爽。老球迷怀念卡拉格、杰拉德这种土生土长,未来可能再也等不到。现在顶尖青训,培养出来不是让你上场拼,而是卖给比你穷但够豪气的“中流买家”。青春,最后就是一张支票。
说回这笔交易——谁赢了谁亏了?
回到本多克这一单,其实没有非黑即白。利物浦账面多了现金流,风险一扫光,下一个热门谁冒头还难说;伯恩茅斯买了彩票,万一真赚了,那是赚大发了,赔了也不心疼;本多克自己,未来能不能成天才,这谁也说不好。
球迷们,其实是最尴尬的。既想俱乐部财务健康,又想自家娃能逆袭成传奇。但看着青春被快进成商品,有点失落也是正常。有的球迷直接认了:“反正利物浦都这样,我看开了”;有的还盼着“某年某月某天,青训能撑次场面”,估计得等很久很久。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现代足球的生意做得越来越丝滑,但情感账本却越算越拧巴。这种割裂感,到底是球迷们该适应的新常态,还是未来还有变数?要我说,愿足球别光剩生意,哪怕留点浪漫,也算赚了。
博牛配资-手机配资炒股网-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股票配资论坛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